- 阅读权限
- 180
- UID
- 124271
- 积分
- 2062
- 主题
- 1030
- 帖子
- 1032
- 精华
- 0
- 经验
- 2062 点
- 金币
- 636 元
- 注册时间
- 2021-2-26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帖子
- 1032
- 精华
- 0
- 经验
- 2062 点
- 金币
- 636 元
- 注册时间
- 2021-2-26
|
本人是做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的,想要了解更多水产养殖技术可以联系我:18660779672(微信号与手机号同步)
近几年,黄颡鱼养殖问题也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春季转初夏期间发病率非常高,发病急,死亡量大,并且症状也多样。如大肚子,烂头,也有寄生虫感染,如小瓜虫或车轮虫引起脱黏烂身;
解剖可见:大部分肝脏和肠道都会有问题,如花肝、局部黑肝、绿肝、肠发红且有积水、肠壁弹性差等;一旦出现问题,如果药物使用不当或直接使用消毒剂、杀虫剂之类的产品,很容易造成大规模死亡。
为什么在春季转初夏期间容易爆发疾病?你需要了解这几点:
首先,当天气变暖,采食量开始增多,投喂的料过多或饲料有变质的,就会造成肝脏和肠道问题的出现,直接影响鱼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免疫力。
其次,没有注意水环境的管理和溶解氧的补充,在前段时间低温条件下,黄颡鱼会找到合适的温度区域并聚集在这里,容易导致局部溶解氧不足和有机物转化不完全,以及有毒物质的积累。此外,黄颡鱼在聚集的过程中,鱼体之间会产生摩擦,影响黏液保护层。
此外,春季至初夏期间,大部分地区天气还是相对不稳定,不仅温差大,还容易出现天气突变、忽冷忽热、水温骤降、水质变化大等现象,而黄颡鱼的免疫器官又相对原始,对环境变化敏感。因此,在这段时间里,黄颡鱼的应激比较大,这直接影响到鱼的体质和抵抗力。
同时,随着气温的升高,水体中的致病菌也开始滋生,在鱼体质较弱、水质较差以及鱼体黏液保护层受影响等综合条件下,容易侵袭鱼体并引发疾病;如果同时出现中毒、生理机能失调或寄生虫感染,或有病毒性疾病,死亡量将显著增加。
三月份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了,大家也都能感受到温度的变化,黄颡鱼养殖朋友要引起重视,不能掉以轻心,提前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应防控措施,避免发生损失!!!
1、鱼塘要加强增氧和改底,以抑制寄生虫卵的繁殖,通过优化池底环境,避免寄生虫的发生,并保持足够的溶解氧以增强鱼的抵抗力。
2、投喂的饲料要保证质量,如果说饲料有问题,那么对鱼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特别是在肝脏和肠道功能恢复不完全、体质虚弱、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容易造成花肝、黑肝、绿肝、肠道受损,鱼类的造血系统受损等问题,并加剧中毒和死亡的程度。
3、不要过量投喂,即使黄颡鱼吃料很好,也需要控制投喂量,缓慢的增加,当水质差、鱼活力差的池塘应进一步减少投喂,同时拌喂胆汁酸+幸福100,修复肝肠损伤,帮助鱼消化吸收,强化鱼体免疫力,促进鱼体体质尽快恢复。
4、在下雨天气转晴和天气突然变暖的情况下,要做好消毒工作,选择较温和的消毒剂消毒,以控制致病菌的繁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