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 活虾:火,订单已排到两周后 近期虾市火爆引起全民关注,春节将近,活虾市场红火仍在持续。目前国内可上市的活虾存量日渐减少,再加上需要填补部分冻虾市场,市场上已出现供求失衡的状态,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据了解,流通商抓虾早已进入订单制,茂名下周订的虾已经达32头48元/斤;甚至订单已排到两周后,年前抓20多条规格给到58元/斤。1月31日最新报价,珠海54条28元/斤,广西49条29元/斤。 点评1:显然现在的存塘虾少之又少,后面40头还不得飙到45元/斤啊,今年白虾跟“印钞机”一样。 点评2:现在疫情稳住了,价格肯定能够继续上涨,甚至可能年后都会继续涨。 冻虾:12月厄冻虾进口大减 12月厄瓜多尔水产养殖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厄瓜多尔对华出口白虾约17557吨,同比上月暴跌60%,不足1000条货柜。2020年全年,中国一共买入了357377吨厄瓜多尔白虾,比2019年同期的348046吨上涨3%,但是整体价格却下降了6%,扣除数量因素,反映出厄瓜多尔白虾全年均价下跌了9%左右。 进口量最低的月份是7月、8月,原因是当月从厄瓜多尔3家大工厂白虾外包装上检测出核酸病毒阳性,三家工厂被禁止出口近一个月。同时也严重摧毁了下游消费市场的信心,各大商超、餐饮、消费渠道风声鹤唳,对进口类产品持排斥态度。 数据显示,经历过7、8两月的低谷之后,中国对厄瓜多尔白虾的进口业务一直处于高速恢复的状态,每月增幅都在50%以上。1月是中国传统的春节前夕,冻虾进口商需要提前1个月筹备,但由于当下港口物流、消杀防控的特殊性,大多数人将计划提早一个月进行,也就是11月采购春节期间的用量,12月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中国冻品进口的淡季,是进口商向国内各大城市批发市场经销商铺货的旺季。 市场:进口海鲜销量猛跌 来自中国渔业协会水产商贸分会、江杨市场、东方国际经销商的消息: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海鲜市场悄然变化,进口海鲜销量猛跌超6成,这是持续10多年增长之后,进口海鲜首次在春节期间销量大幅下跌。与此同时,今年春节前市民热购的国产海鲜,也已从传统购买原料为主,变成选购海鲜半成品、预制品以及衍生品为主。 点评:现在许多电商平台或者是生鲜超市都直接找养殖户拿货,有望改变行业格局。 大连:港口大量冻品滞留 据了解,数百个集装箱正滞留在大连这个重要的海产品进口港口,因为当地监管部门要对鱼类产品进行新冠病毒检测之后才会允许通关。这导致缺少充足的电源插座来确保冷藏集装箱保持低温状态。 电源插座不足以及港口空间逐步减少已促使班轮运输商取消进入大连的新冷藏集装箱预订,这种拥挤形势目前正蔓延至水果和饺子等其他冷藏商品。这也意味着冷藏集装箱在被分流至中国的其他港口,继而上海和青岛港口也出现拥堵。 点评:一个月还没排到进关,而且还限制流通了,冷链真难做。 张文宏:不可因噎废食 1月23日,央视新闻发布《疫情下的冷链》相关节目,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直播解答了关于冷链防疫相关问题,并提出重要观点:“到目前为止,中国消费了无数的海鲜,买了无数的东西,我只是看概率,因为买了一件国外进来的东西而被感染,到现在为止一例都没有发生。当这个概率比空难还低的时候,你自己决定。”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有关专家表示,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片段的检测都会显示核酸呈阳性,核酸结果阳性不代表会传染。 点评:但是地方在执行的时候往往都选择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处理,希望疫苗出来后能改变这种情况。 哈尔滨:取消大型聚餐活动 1月20日,哈尔滨发布第22号公告,以下场所暂时关闭,人员聚集大型活动停止,大型聚餐活动一律取消。其中包括,休闲健身场所以及各类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室内儿童娱乐项目等暂停营业。各宗教场所暂停对外开放,停止集体宗教活动。同时,人员聚集的大型活动全部停止,确需举办的须经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批准。其次,提倡婚事缓办,暂停举办婚宴;提倡丧事从简,大型聚餐活动一律取消。此外,公共服务场所内人员和驾乘人员一律佩戴口罩。切实做好人员密集场所通风、消毒等工作。最后,未涉及的人员较多、密闭性强、通风不畅,难以落实相关疫情防控要求的经营性场所,请经营者积极顺应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的要求,自觉履行防控主体责任和义务,主动暂停相关经营项目和活动,严防人员聚集,严防疫情传播。 点评:太难了,我这里最严格管控,年前看这样根本开不了,还有一冷库冻货。 大名县:冻品实行“熔断机制” 1月15日,大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下发新冠疫情防控最新通知,全县范围内对进口冷链商品实行“熔断机制”,暂停采购、运输进口冷链食品和物品。对违规购进进口冷链食品物品的,将依法进行查处。同时强化国内冷链食品管理。按照“一票三证一追溯”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检测。 |
重点推荐 |
|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的所有作品,均为中国水产频道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水产频道”。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水产频道)”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15天内来电或来函与中国水产频道联系。联系方式:020-85595682。